
百年翡翠商號
徜徉于新舊交替的時光“隧道”中品悟家國情懷
霧氣氤氳的溫泉,葳蕤鮮美的草木,秀麗溫潤的古鎮,悠然愜意的時光······“極邊第一城”騰沖如世外桃源般悠閑、寧靜,讓人心馳神往。芳草萋萋,落英繽紛,古樸悠悠歲月稠,地處騰沖西山壩西端的董官村讓無數人魂牽夢縈,心向往之。
“騰越人善經商,其家資富有者,首推“東董”、西董”,而“西董”尤勝”。出版于1937年的《云南正氣歌》一書中既道出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騰沖商賈云集、號鋪林立的繁盛景象,同時點明了縱橫商場的“東董、西董、南劉、北鄧、彎樓子”五大名商幫中最為富有的“西董”,即距城約四公里董官村的董氏家族,也就是現在西董大院附近。
董官村離城4公里,背靠馬鞍山,是一方寶地。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騰沖清末民初商賈繁榮昌盛的古村落?,F存完好的古宅院、古宗祠、古剎、古大門等,蘊含悠久的商賈文化、抗戰文化、僑商文化和馬幫文化。董氏始祖董救相傳是西漢大儒董仲舒的后裔,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隨沐英平定騰沖,以軍功封武信將軍,分守騰沖,職傳八代。董姓一支族人到董官村聚族而居,則為董氏到騰沖的第六、第七代祖,至今已有二十一代。董官村的命名是為了紀念董氏先祖的顯赫功名,全村至今保持一姓。董官村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村中有商家,有店鋪,有工廠,有作坊,有學校。到了夜里,店鋪與作坊里汽燈閃亮,或馬燈、三岔燈高挑,機聲扎扎,人聲喧囂,十分熱鬧,洋溢著一派小集鎮的氣息。說它是騰沖的一座模型、一段縮影也未嘗不可。
西董大院(即六老爺董南軒故居)是董官村中最為經典的老建筑,坐北朝南,建筑結構均為穿斗式木構梁架,用材為本地楸木、青石、火山石等,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老宅為四合兩院,始建于民國初年,建筑格局為三坊一照壁,主房一正兩廂為三開間四架房,正房有飛罩式單層簡易垂花門,其門枋、花窗、雀替、回形紋窗等部位皆飾以透雕或漏雕云紋和花卉,或飾以如意頭、壽帶,穿插枋飾有卷草紋、云紋、龍紋等,正房和廂房帶廊子。雖沒有奢華的雕梁畫棟,但卻也有古樸恬靜的韻味。徜徉于西董大院,就像漫步在新舊交替的時光中,讓人一邊品味一邊成長。
后院客廳內的墻壁上掛著董愛廷、董采廷、董元廷、董南軒四位兄弟的肖像。先生們慈眉善目,一臉慈祥,小帽布衣,艱苦樸素。六老爺董南軒與國民黨元老,被譽為“騰沖第一人,云南第一人”的李根源先生是同窗世交,受李老先生的愛國抗日思想影響頗深,抗戰期間代表家族及政府前后捐獻三架戰機。騰沖淪陷后,六老爺董南軒先生任臨時縣務委員,捐款200萬元,糧食40余萬斤,還有食鹽、豬肉、藥材、布匹等無數用以救濟難民,支援部隊;騰沖光復后,募捐6000萬元,以1000萬元慰勞遠征軍、1500萬元修建國殤墓園、3500萬元捐修騰沖中學、縣立圖書館及戰爭受損各小學。董南軒先生合族愛國抗日、愛國愛鄉的實際行動和美德,一直被騰沖人民口碑傳頌,矢志不忘。西董六老爺(董南軒)更成為騰沖家喻戶曉的“大善人”,被稱為騰沖首善。
在六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西董”發展成為集軍功世家、耕讀世家及商旅世家為一體的名門望族。文經武備,代有賢人,名商大賈,馳聘商場。清朝中后期至民國年間,董氏家族經營商貿者代代相傳,不斷發展壯大,先后創辦“福春恒”“春元記”“茂興祥”“永裕號”“信記”“騰昌公司”等十余個跨國商號,主要經營翡翠珠寶、礦山、紡紗、進出口貿易等多種業務。特別是到民國初年,“春元記”與“茂延記”實行強強聯合,組建成的跨國集團公司“茂恒”更是將家族貿易推向鼎盛時期,其分支機構遍及國內及東南亞二十多個重要城市,從而成為稱雄一方的西部名商。因此,以六老爺為代表的西董被騰沖人稱為富而能仁的積善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騰沖首富、翡翠大王!
庭院深深,古宅悠悠,西董大院歷經百年發展,建國后家族企業多數捐獻給國家建設,拳拳愛國心,殷殷愛國情,讓人為之動容。
而今,西董大院后人專注于翡翠產業的經營,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董六老爺的后院花園花臺下面和馬廄的石墻基下面挖出很多玉石,有玻璃種和老坑冰種帶色材料,一直到現在都使用這些材料制作翡翠。西董大院翡翠品牌以西董六老爺董南軒老宅為主的古院落群為依托,繼承和弘揚家族百年商賈文化和翡翠文化,以誠信贏天下,愛國愛鄉為己任?,F已發展成為以翡翠礦山開采、翡翠加工、經營為主體,集騰沖特色美食、古村落保護、西董富商文化開發為一體的百年老店,依托濃厚的文化底蘊,傾心注力,匠心澆鑄品牌內涵,已然成為了新一代的翡翠大王!